寧 海 縣 統 計 局
(2022年3月)
2021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和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縣經濟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標桿縣扎實推進,“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綜 ?合
地區生產總值。經初步核算,20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為84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6.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0.67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29.4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0.03億元,增長7.9%。三次產業之比為6.0:51.1:42.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1958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8536美元),增長8.0%。
表1 2021年寧??h分行業增加值情況
行業 | 增加值(億元) | 增速(%) |
農林牧漁業 | 52.72 | 3.8 |
工業 | 381.13 | 12.9 |
建筑業 | 49.16 | -6.2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25.95 | 9.4 |
批發零售業 | 78.26 | 14.4 |
住宿和餐飲業 | 14.74 | 20.4 |
金融業 | 41.33 | 4.9 |
房地產業 | 73.7 | 0.8 |
其他服務業 | 123.12 | 7.6 |
營利性服務業 | 57.26 | 15.1 |
非營利性服務業 | 65.86 | 1.9 |
財政收支。全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07.81億元,增長3.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66億元,增長1.1%。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3.48億元,增長7.8%,其中衛生健康支出、科學技術支出和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分別增長25.3%、15.2%和15.1%。
市場價格。據國家樣本反映,全年全縣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0%,其中服務價格上漲0.8%,工業品價格上漲2.4%,消費品價格上漲1.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7%。
表2 2021年寧??hCPI同寧波、全國比較(上年=100)
指標 | 寧海縣 | 寧波市 | 全國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1.0 | 102.1 | 100.9 |
一、食品煙酒 | 99.6 | 102.1 | 99.7 |
二、衣著 | 101.5 | 99.6 | 100.3 |
三、居住 | 100.4 | 100.8 | 100.8 |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 101.7 | 102.3 | 100.4 |
五、交通通信 | 104.0 | 105.3 | 104.1 |
六、教育文化娛樂 | 101.6 | 104.4 | 101.9 |
七、醫療保健 | 101.2 | 100.4 | 100.4 |
八、其他用品及服務 | 97.4 | 97.3 | 98.7 |
就業創業。年末全縣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19%。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4534人,2335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困難人員1026人。新增創業實體15321個,創業帶動就業人數61284人。新設各類市場主體15326戶,凈增市場主體5236戶,累計實有各類市場主體86557戶。
農業、美麗鄉村建設
農業。全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2.72億元,增長3.8%;糧食總產量9.02萬噸,增長5.4%;禽肉總產量0.12萬噸,下降11.1%;水產品總產量17.36萬噸,增長5.0%,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6.68萬噸,增長5.0%。農業數字化扎實推進,成功認定省市兩級數字農業工廠2個、數字牧場2個、數字漁場1個、市級數字種養基地11個。特色品牌建設成效明顯,“長街蟶子”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全市首個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寧海珍鮮”步入市場化運營。農產品安全穩步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比例達60.6%,獲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美麗鄉村建設。全年全縣新增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鄉鎮(街道)1個、省級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5個,省級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示范村2個,累計分別達到9個、25個、21個。全國首創“公交郵路”農村帶貨新模式,“集士驛站”農村物流寄遞體系建設經驗亮相全國峰會。新改建農村公廁、旅游廁所185座,新建農村飲用水監測站32個,完成17.5萬戶房屋安全排查鑒定。獲評全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工作優勝縣和全省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
工業、建筑業、用電
工業經濟。全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381.13億元,比上年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2.2億元,增長14.3%,其中“246”產業和“365”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84.75、195.44億元,均增長15.6%。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達1134.03億元,增長15.3%,其中新產品產值413.69億元,增長10.6%,新產品產值率達36.5%。規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110.26億元,增長15.0%;營業收入1203.35億元,增長21.1%;利潤總額58.17億元,下降10.1%;研發投入31.41億元,比上年增長25.8%。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長13.1%。工業全域治理穩步推進,工業廠房拆舊突破200萬平方米、淘汰關停企業近140家、建新126萬平方米。
寧海縣規模以上重點產業增加值增長情況圖(單位:%)
建筑業。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113.28億元,增長9.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52.56萬平方米,從業人員平均人數3.3萬人。
用電量。全年全社會用電量44.37億千瓦時,增長12.9%,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0.55億千瓦時,增長11.9%;第二產業用電量29.02億千瓦時,增長13.2%,其中工業用電量28.69億千瓦時,增長13.2%;第三產業用電量6.04億千瓦時,增長18.4%;城鄉居民用電量8.76億千瓦時,增長8.4%。
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其中民間投資占比63.5%,較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表3 2021年寧??h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領域增速
主要領域 | 比上年增長(%) |
工業投資 | 1.8 |
制造業投資 | 5.0 |
房地產投資 | 28.2 |
基礎設施投資 | -30.4 |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 4.3 |
民間投資 | 5.1 |
房地產業。全年全縣商品房施工面積529.63萬平方米,下降9.1%;竣工面積104.24萬平方米,增長28.1%;商品房銷售面積78.95萬平方米,下降11.1%。
貿易、交通、旅游、會展
貿易業。全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04.8億元,增長12.4%。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8.9億元,增長15.6%。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197.7億元,增長15.7%。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86家,實現交易額31.1億元。
表4 2021年寧海縣限額以上主要商品增速
主要指標 | 比上年增長(%) |
汽車類 | 6.9 |
文化辦公用品類 | 9.1 |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 -19.9 |
糧油、食品類 | 14.6 |
石油及制品類 | 132.7 |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 | -10.2 |
金銀珠寶類 | 1.8 |
飲料類 | 12.2 |
交通運輸。年末全縣公路總里程達1651.9公里,公路密度89.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40.28萬人次,下降60.1%;貨物運輸量1362.2萬噸,增長7.2%;貨物周轉量77.58億噸公里,增長6.8%。年末全縣擁有各類營運車輛2769輛、船舶49艘,其中公交運營車輛599標臺,運營線路171條,全年完成客運量3096.64萬人次,增長24.7%。年末全縣共有互聯網租賃自行車0.3萬輛,全年累計租車225萬輛次。年末全縣共有出租車278輛。
旅游業。全年全縣完成旅游總收入52.91億元,同比增長5.4%。接待游客321萬人次,同比增長6.3%。創成省A級景區村莊40個,其中3A級6個;新增民宿5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5家,培育金銀宿級民宿5家、文化主題(非遺)民宿2家、葉級客棧2家。成功創建全市首個省4A級景區城。
會展業。全年全縣舉辦各類展會10個,參展企業748家,標準展位803個,展覽總面積5.12萬平方米,人流量17.9萬,成交額達24.78億元。成功舉辦第十九屆徐霞客開游節暨“中國旅游日”浙江省主會場活動,中國鄉村旅游峰會等10項活動。
對外經濟
貨物貿易。全年全縣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331.18億元,增長4.2%。其中,出口總額311.15億元,增長2.9%,其中跨境電商出口額11.3億美元,增長22.8%;進口總額20.02億元,增長30.2%。從產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實現出口額234.35億元,增長8.1%,占全縣出口總額的75.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81.76億元,增長6.2%。全年全縣完成對“一帶一路”沿線64國合計進出口額71.51億元,增長7.3%,其中出口69.65億元,增長7.2%。
招商引資。全年全縣共新批外資企業12個,增資項目7個,實際利用外資1.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7%。浙商回歸資金93.31億元,市外內資110億元。
銀行、證券、保險
銀行業。年末全縣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6家,其中政策性銀行1家,大型國有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城市商業銀行5家,村鎮銀行1家,農商銀行1家。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0.46%,較上年上升0.05個百分點。
表5 2021年末寧??h金融機構存貸款情況
主 要 指 標 | 實績(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本外幣存款余額 | 949.92 | 8.5 |
其中:住戶存款 | 441.88 | 12.2 |
非金融企業存款 | 349.45 | 7.3 |
人民幣存款余額 | 902.27 | 6.8 |
本外幣貸款余額 | 1298.68 | 14.3 |
其中:住戶貸款 | 4580.78 | 17.6 |
企(事)業單位貸款 | 840.58 | 12.6 |
人民幣貸款余額 | 1290.06 | 14.4 |
證券業。全縣共有上市企業8家,其中今年新增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新增甬股交掛牌企業29家,累計161家。年末擁有上市梯隊培育企業36家。
保險業。年末全縣共有保險機構37家,其中產險機構22家,壽險機構15家。全年保費收入20.16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13億元,增長8.1%;人身險保費收入12.03億元,增長1.0%。全年累計賠付支出7.47億元,增長30.4%,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5.59億元,增長42.6%;人身險賠付支出1.88億元,增長4.1%。
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創新。全年全縣完成專利授權4965件,其中發明專利209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50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累計達278家。新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47家,累計達1506家。新獲省科學技術獎1項、市科學技術獎7項,新增專利導航項目3項。新認定寧波市專利示范企業4家,首次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企業3家。技術交易額首次突破10億元,增長19.6%。
教育事業。年末全縣共有中小學84所,在校學生總數10.82萬人。其中,普通高中8所,在校學生1.01萬人;職業中學4所,在校學生0.86萬人;初中22所,在校學生2.23萬人;小學51所,在校學生4.53萬人;幼兒園95所,在校學生2.35萬人。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9.7%,義務教育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為99.9%,適齡“三殘”兒童學前段、義務段入學率達100%。投入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390萬元,發放各類助學獎金共計9300萬元,公辦學校接納外來民工子女1.74萬人。全市率先完成學科類培訓機構轉登工作,壓減率100%、辦結率100%,實現課后托管全覆蓋。
人才開發。年末全縣人才總量達19.04萬人。新增大學生就業人數11489人,增幅達51%,其中博士17人,碩士268人。新建3家省級博士后工作站,新增博士后8名,其中企業全職博士后4名。全年累計培訓技能人才達34186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7236人,3200人通過競賽取得高級工職業等級證書。培養“三位一體、四方聯動”應用型人才3000余人。
文化、衛生、體育
文化建設。年末全縣累計擁有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10項、代表性傳承人25人、傳承基地18個。成功創建市一星級以上圖書分館18家,實現鄉鎮全覆蓋;新建城市書房1家、“書循環”捐贈點和流動圖書站6個。新增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面積2000平方米。建成藝術特色村7個,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衛生健康事業。年末全縣共有醫療機構481家,床位數3450張,衛生技術人員5751人,其中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188人,注冊護士數2387人。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3.14人,每千人擁有護士數3.43人。年末縣域就診率為90.2%,基層就診率為71.8%。2021年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審,實現國家衛生縣城創建“五連冠”。
體育事業。新建體育公園1個,全民健身廣場1個,多功能運動場2個,籠式足球場1個,百姓健身房6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平方米,超出全省平均標準32%。寧海籍運動員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上斬獲1銀3銅,省市各級賽事中收獲55枚金牌。成功舉辦寧海越野挑戰賽線上賽(國際級800人)、長三角舞龍舞獅爭霸賽和浙江省青少年女子足球錦標賽等賽事。
城市建設、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全縣城市建成區面積達42.3平方公里。大力推進城市道路建設,建成市政道路橋梁12條,續建市政道路3條,建成省級綠道14公里。大力推進公園綠地改造提升,城市綠地覆蓋率達42.5%,比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大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建成海綿城市2.05平方公里,城中村改造拆除1148戶、17.16萬平方米,啟動40個小區(點位)改造、完成7個,完成23個物業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大力推進智慧停車項目建設,城區停車位累計73864個,43條道路、25個停車場布局智慧泊車位5743個。
生態建設。全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8.6%,比上年提升4.9個百分點;PM2.5濃度均值為23微克/立方米;15個縣控以上斷面水質功能區優良率、達標率分別達到93.3%、100%。無廢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建成“無廢細胞”50個、無廢載體14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17%,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達100%,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率100%。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連續四年位列“兩山”發展百強縣第二。
人口、居民生活、社會保障
人口規模。年末全縣擁有戶籍人口631452人,其中男性人口325091人,占比51.5%,男女性別比為106:100。全年出生人口3816人,出生率為6.03‰;死亡人口4048人,死亡率為6.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70.8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即城鎮化率)為63.4%。
居民收入。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25元,增長9.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95元,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36元,增長10.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為1.76,比上年縮小0.01。全縣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9556元,增長17.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5316元,增長17.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558元,增長18.5%。
社會保險。年末縣內本地戶籍人員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9.95萬人,參保率為99%;醫保戶籍參保率超過99.5%。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2.34萬人、15.03萬人。符合條件貧困人員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
民生保障。全年全縣共有低保對象9626人,特困對象624人,低保標準從每月842元提高至1005元。全年共發放低保金9389.5萬元,特困供養金1360.9萬元,臨時救助金593.4萬元。低收入農戶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9元,增長13.5%。全縣擁有養老機構21家,總床位數6455張,每萬老年人持證養老護理人員19.58人。
“平安寧海”建設。全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4起,比上年下降12.5%。死亡人數11人,增長10.0%,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98.15萬元,下降26.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數8起,下降11.1%,死亡人數4人,與上年持平。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行業增加值總量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根據上級文旅部門統一部署,旅游業的統計方法和口徑有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