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18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提出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我縣積極貫徹落實全市“六爭攻堅,三年攀高”要求,全力開展“革新求進提質年”,縣域經濟呈現爭先進位、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成功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53位、綠色發展百強縣47位,高居全國“兩山”發展百強縣第2位。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8%左右,財政總收入跨過百億關口。
(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能夠完成目標任務,工業總產值邁入千億方陣,新增百億工業強鎮1家。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優勢進一步鞏固,文具、五金機械等產業仍保持高速增長,文具產業產值首破200億,上億元企業達到115家,入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2家。新興產業不斷拓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0%,弗蘭采維奇中國研究中心落戶,并成功舉辦第十屆先進材料與技術國際會議,通用航空機場取得建設所需的所有合法性審批程序。工業發展環境逐步優化,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寧海30條”,首創社會化運作的綜合性實體化親商平臺親清家園,啟動小微企業成長計劃,成為全市首個“品字標浙江制造”集中培育縣,獲評創建全國文具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
服務業亮點頻現。商貿領域保持活躍,預計全年商品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達到623億元以上、242.3億元,增長15%以上、10%,能夠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電商經濟增長迅猛,電商專業村達到3家,預計全年網絡零售額超過75億元,增長30%,汽車銷售有效輻射奉化、象山等區域,奧特萊斯、梅橋綜合廣場等項目建設順利。旅游經濟加速升級,全年接待游客1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65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國家休閑標準化示范縣,創成省全域旅游示范縣,啟動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十里紅妝文化園、許家山生態度假酒店等5個項目竣工營業。金融領域穩健運行,重組縣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成立全市首家金融上市聯合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增速持續高于全市平均,不良貸款率連續5年處于全市低位。
現代農業增勢穩健。預計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7%左右,增速有望居全市前三。重點平臺建設提級增速,三門灣現代農業開發區成功申報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桑洲獲評首批省級特色農業強鎮,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等項目簽約落戶,蛇盤涂漁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項目進展扎實。品牌建設卓有成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寧海珍鮮” 正式發布,第8次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寧海白”枇杷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農業農村綜合改革進展有序,全年新整合涉農資金5900余萬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穩步推進,全縣承包合同簽訂率、權證頒發率均超過95%。
(二)項目攻堅持續加力,平臺建設不斷提質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億元,增長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投資結構性指標表現良好,交通投資、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民間投資、建安工程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等5個指標增速均高于市定目標,民間資本活躍程度明顯增強,其占比提升到40%,得力電商產業園、領為智能車燈、吉利落料線與熱成型線等3個縣長工程開工,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項目建設接連突破。開展“雙高攻堅”專項行動,不斷健全重大項目稽查特派員、督查考核等機制,發起重大項目百日沖刺,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相繼簽約落地、開工建設和投產達效,全年舉辦集中開工儀式3批次,建成70個、新開工100個重大項目,開工率達80%。261個重點實事工程完成投資202.39億元,其中,重點工程投資183.5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2.3%,實事工程投資18.8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9.9%,人大代表票決實事工程全部開工,實現投資5.83億元。
平臺建設進程加快。寧波南部濱海新區發展勢頭強勁,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10個總投資51.3億元的項目落地,模具產業園二期等快速推進,特色商業街、濱江商住區基本完工,三門灣大橋全部貫通??萍紙@區發展質量持續提升,軟通動力大數據創新體驗中心投用,中烏高端新材料產業園進展順利。生物產業園建設不斷取得突破,新獲得仿制類生物制藥生產批件1個、二類醫療器械生產批件2個,新入駐企業15家。特色小鎮創建成效顯著,森林溫泉小鎮列入省級創建名單,智能汽車小鎮位列中國特色小鎮第13位,兩個小鎮入選“浙江大花園”項目。
(三)改革創新縱深推進,開放水平穩步提高
全面改革進展扎實。“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深化,“審批法庭”機制入選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民生事·跑一次”獲評省民生獲得感示范工程,親人身后事“一次也不跑”在全市推廣,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37天”走在全省前列,企業住所申報承諾制助推市場主體增至6.6萬家。啟動“三未”土地處置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畝均論英雄、標準地等系列改革,盤活存量土地4712畝。機構改革加速推進,合并國稅地稅機構,完成科技園區和物流園區整合,成功組建科創集團,在各縣市中首個成立傳媒集團。
創新創業氛圍濃厚。開展“三清零、三集聚”行動,促進科技爭投,有研發經費的企業提升至296家,預計全年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9%,居全市前列,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有效發明專利突破1000件,增長20%以上。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33 家,新培育市級創新型初創企業164家。著力提升創新平臺,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及院士、博士后工作站達到61家。深化“千百萬”工程,積極打造人才特區,高端智力資源快速集聚,全縣新增高端創業創新團隊29個、高層次人才83人。
對外合作逆勢拓展。及時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出臺組合舉措,預計全年出口總額超過214億元,增長10%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外貿競爭力持續增強,開工建設海關大樓,落戶全國首個文具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對非洲、大洋洲、拉美等市場出口快速增長,并組織企業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緊密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承包工程邁上新臺階,成套設備輸出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招商體系不斷健全,開展雙招雙引雙服務、三聚三促百日攻堅等活動,舉辦首屆世界寧海人發展大會,全年實到外資1.6億美元,引進浙商回歸資金51.2億元、市外內資70億元,均完成年度任務。
(四)城鄉發展更趨協調,生態優勢日益鞏固
鄉村振興闊步前行。編制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成功舉辦省鄉村振興現場會。掀起垃圾、廁所、管線、邊角“四大革命”,全國首創農村生活垃圾智能分類地方標準,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政村全覆蓋。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億元造血”工程,落地實施20個重點項目,全縣所有村莊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集體經濟平均收入達到20萬元。推動精品民宿提質擴面,15家精品民宿開業運營,全縣民宿床位數達到7600余張,餐位數突破2萬個,民宿營業額突破2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7.5億元。
城區品質加速提升?,F代都市氣息逐步彰顯,一批現代住宅小區建成或入住,桃源廣場、桃源商務樓投用,天明湖商業綜合體等開工建設。舊城舊村有序更新,啟動棚改三年攻堅計劃,全年征拆房屋82.7萬平方米,建成安置房5.4萬平方米,3778戶群眾喜遷新居。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綜合執法平臺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執法力量下沉比例達到78%,綜合開展僵尸車清理、放心早餐、柔性執法等工作。交通體系不斷完善,興寧廊橋、雙水東路、飛鳳山隧道等建成通車,5條市政道路完成改造提升,新增停車位4242個,寧海始發的2列高鐵開通運行。
生態質量全市最優。啟動生態文明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中提升至第15位,居全市榜首。治水治氣措施有效,出臺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與保護行動方案、揮發性有機廢氣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全省治水滿意度測評繼續居全市首位,連續兩年捧獲大禹鼎,空氣質量優良率高達92.3%,創近年新高。節能減排工作扎實開展,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6家,投用污水處理廠3座,主要污染物減排及萬元GDP能耗下降率等指標均完成市下達任務。
(五)社會事業均衡發展,民生福祉切實增進
社會治理成效顯著?;鶎又卫聿粩嗌罨?,實體運轉縣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推廣應用“村民e點通”,設立全國首個鄉村治理標準化研究所,小微權力清單“36條”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并獲得首屆“中國廉潔創新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開啟“千警下基層、萬警大巡防”專項行動。嚴守食品藥品安全底線,創成省食品安全縣,成立全省首家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所。嚴抓安全生產,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8.9%、37.5%。
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深化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全縣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0.5%、95%。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再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達到15個。持續優化養老服務,老年公寓主體結頂,創成省級示范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個。扎實推進創業就業,新增創業實體超8000個,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1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1.03%,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預計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6155元、30910元,增長8.4%、8.8%。
教衛文體齊頭并進。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成功創建省示范學習型城市,啟動發展學前教育第三輪行動計劃,引進海亮公學,開工建設蔚特國際、湖西幼兒園等項目,基本完成長街中學、城東小學等學校的擴建提升工程。醫療體系更加健全,開工建設婦幼保健院保健樓,改造提升鄉鎮衛生院12家,組建醫共體3個,縣域內就診率達85.6%。文化體育融合共進,成立葛洪文化研究會,省休閑運動用品質檢中心落戶,第十六屆中國徐霞客開游節成功舉辦,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全國公映,泥金彩漆入選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雖然我縣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經濟發展量質并舉,預計所有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基本能夠完成年度任務。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縣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具體來看,實體經濟領域,新舊動能轉換慢,新興產業規模壯大速度不及預期,傳統產業依然過多依靠資源要素投入;投資領域,新投資機會未完全顯現,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進一步規范,項目融資難度增大、成本增加;商貿領域,汽車板塊接近飽和,批發業基數不斷擴增,持續高增長壓力加大。對此,我們要切實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大局意識、憂患意識,精準施策,著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
二、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預期目標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科學安排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意義重大。從國際形勢看,中美經貿摩擦雖有所緩和,但不確定性因素猶存。從國內環境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將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從省市層面看,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空間進一步打開。從我縣自身看,南部濱海新區等重點平臺快速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穩步發展,交通設施不斷完善,縣域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總態勢不會改變。安排2019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必須深刻領會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時代主題,聚焦穩增長、增動能、優環境等重點任務。
(一)關于經濟總量的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1%以上。確定這一目標,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伴隨我縣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的快速落地,民營經濟動能將被有效激發,地區生產總值維持7.1%以上的中高速增長具有良好基礎。且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適度放緩經濟增速,能夠為高質量發展換取更大空間。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均增長8%。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寧海30條”、減稅降費等組合政策的有效實施,將大幅提升企業的信心和生產積極性,工業前20強企業有望保持穩健,吉利落料線與熱成型線、奇億金屬、雙林DSI等大項目也將陸續投產,全縣規上、規下企業增加值增長8%具有堅實基礎。但也要注意到,國華電廠發電指標縮減、新投產項目運行可能不達預期等因素,增加了工業增長的不確定性。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隨著國家系列減稅政策的出臺實施,導致財政收入高增長空間明顯縮小,但由于得力等重點稅源企業形勢依然向好,稅費管控、信息化管稅等舉措還有可為空間,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具有較好基礎。
(二)關于需求結構的預期目標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在維持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將重點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益,強化投資對實體經濟的長效支撐。從投資結構看,放寬準入門檻,增強民間投資積極性,力保民間投資占比突破50%。從建設機制看,不斷健全項目稽查、考核等機制,逐季開展有效投資大比拼,確保開工率達到80%以上。但要注意到,政府舉債更加規范等因素給投資快速增長帶來較大壓力。
貨物出口總額保持全國份額。雖然中美經貿摩擦呈現緩和跡象,但仍存不確定性,且部分外貿企業運營困難。后期通過研究制定穩出口政策組合拳、加大新興市場拓展力度等方式,著力保持我縣出口總額占全國份額。招商機制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有序轉化,確保實際利用外資完成市下達任務。
商品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2%、8%。通過積極開展節慶會展、各類促銷等活動,協同推進商貿企業引進、培育等工作,力保商品銷售總額及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穩健增長。但要注意到,部分重點企業增速不同程度回落,給商品銷售總額增長帶來一定壓力。此外,還要認真落實物價調控和監管措施,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
(三)關于改善民生的預期目標
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企業總體經營狀況依然向好,個稅減免政策的落實,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效支撐。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業態的持續發展,將有效擴寬農民增收渠道。我縣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能夠高于經濟增長。
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10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及時把握供需雙方需求,力促精準就業,提升基層服務平臺建設,深化基層平臺品牌打造,并著力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創業就業,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10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維持在6‰。全面二孩政策效應經過前期集中釋放,目前人口增長進入平穩期。
(四)關于發展質量的預期目標
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主旋律,國家及省市層面出臺的一系列鼓勵創新、扶持創新的政策舉措,將有效激發企業創新投入熱情。同時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也將倒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節能減排指標完成市下達任務。進一步鞏固我縣獨特生態資源優勢事關長遠,必須確保萬元GDP能耗下降率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完成市下達任務。
三、2019年重大建設項目
(一)重點工程
安排重點工程229個,總投資989.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13.2億元。其中,計劃新建項目107個,年度計劃投資114億元,續建項目122個,年度計劃投資99.2億元。按項目領域分:農田水利項目21個,年度計劃投資18.1億元;交通設施項目18個,年度計劃投資14.4億元;市政設施項目13個,年度計劃投資7.5億元;公共服務項目23個,年度計劃投資11.9億元;能源設施項目11個,年度計劃投資13.1億元;平臺建設項目29個,年度計劃投資35.7億元;工業投資39個,年度計劃投資28.3億元;舊城舊村改造項目14個,年度計劃投資20.7億元;小城鎮建設項目10個,年度計劃投資4.9億元;物流商貿項目12個,年度計劃投資27.8億元;現代商務項目8個,年度計劃投資7.9億元;文化旅游養生養老產業開發項目31個,年度計劃投資22.9億元。
(二)實事工程
安排實事工程26個,總投資14.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6億元,其中,作為人大票決候選建議實事工程13個,總投資2.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8億元。建議在人代會上按照13選10標準進行票選確定。
(三)預備類項目
安排預備類項目59個,總投資254.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6.6億元。按項目領域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9個,總投資103.8億元;平臺建設及產業升級項目22個,總投資71.7億元;城市面貌改善及功能提升項目5個,總投資12.4億元;社會事業項目9個,總投資15.9億元;旅游開發項目9個,總投資35.9億元;小城鎮建設項目5個,總投資14.5億元。
(四)重大前期項目
安排重大前期項目100個,總投資1464.8億元。按項目領域分,重大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7個,總投資478.9億元;平臺建設及產業升級項目19個,總投資278.5億元;城市面貌改善及功能提升項目14個,總投資367.4億元;社會事業項目15個,總投資50.7億元;文化旅游養老項目21個,總投資229.8億元;小城鎮建設項目14個,總投資59.7億元。
(五)縣長工程
篩選并報送5個縣長工程,總投資9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5億元,包括溫泉大莊山谷度假中心、置信智造谷、海亮寧海公學、華孚時尚總部、建新產業園等項目。
(六)房屋征遷項目
安排續簽項目13個、計劃項目28個、儲備項目16個。年度計劃征遷建筑面積74.6萬平方米,計劃征遷費用73.3億。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安排
經濟指標 | 單位 | 2018年計劃 | 2018年情況 | 2019年安排 | |||
絕對值 | 增速(%) | 絕對值 | 增速(%) | 絕對值 | 增速(%) | ||
1.地區生產總值* | 億元 | 605 | 7.5 | 突破600 | 7.8左右 | 660以上 | 7.1以上 |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 | 8.5 | — | 8.5以上 | — | 8 |
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 | 7.5 | — | 7.8左右 | — | 8 |
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億元 | 59.8 | 7.8 | 61.6 | 11.1 | 66.2 | 7.5 |
4.固定資產投資* | 億元 | — | 8.5 | 250 | 15 | 272.5以上 | 9以上 |
5.貨物出口總額* | 億元 | 210.3 | 8 | 214以上 | 10以上 | 保持全國份額 | — |
實際利用外資 | 億美元 | 1.4 | — | 1.6 | — | 完成市下達任務 | — |
6.商品銷售總額* | 億元 | 623 | 15 | 623以上 | 15以上 | 697以上 | 12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億元 | 242.3 | 10 | 242.3 | 10 | 261.6 | 8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 | 103以內 | — | 103以內 | — | 103以內 | — |
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55690以上 | 高于 經濟增長 | 56155 | 8.4 | 60150以上 | 高于 經濟增長 |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0540以上 | 30910 | 8.8 | 33100以上 | ||
8.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數 | 個 | 10000 | — | 21073 | — | 11000 | — |
城鎮登記失業率 | % | ≤3.5 | — | 1.03 | — | ≤3.5 | — |
9.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 | 2.85 | — | 2.9 | — | 3 | — |
10.人口自然增長率* | ‰ | 6 | — | 5左右 | — | 6 | — |
11.萬元GDP能耗下降率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 | 完成市下達任務 | 完成市下達任務 | 完成市下達任務 | |||
備注:1.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按可比價計算。2.帶*指標為預計數。 | |||||||